close

【中時電子報 】孫安迪

作者孫安迪為台大主治醫師、台大微生物免疫學博士

有時我們在吃食物時,認為酸的食物是屬酸性,而鹹的食物就是鹼性的,其實,食物酸性或鹼性,與食品本身的口味無關,而是根據食物在體內經過消化、吸收、代謝後,最終在體內生成少量礦物質殘渣或成分,是呈酸性或鹼性來定。所以,有的學者把成酸性和成鹼性食品,又稱為「內酸食品」和「內鹼食品」,以區別於食品本身的口味,反映出它的實際意義。

★元素 影響食物酸鹼性

豆類和大多數的蔬菜和水果等燃燒後留下的成分,其中以元素為主的包括鉀、鈉、鈣、鎂等,在體內代謝後可變成鹼性物質,所以稱為成鹼性食品。

其他食品,如穀物、魚、肉和內臟中含硫、磷、氯等元素較多。雖然,硫在食品中一般以中性形式存在於含硫氨基酸(包括半胱氨酸、胱氨酸、蛋氨酸)中,但硫在人體內氧化後產生硫酸,所以這類物質一般是成酸性食品。

含有適量至大量蛋白質的食品,其成酸元素遠超過成鹼元素,但奶和某些其他乳製品,含有足量鈣而呈鹼性反應。全穀粒呈酸性反應和其蛋白質含量不成比例,但有過量磷以植酸鹽形式存在。

★水果鹹性 原因在有機酸

大多數水果類食品,雖然在口味上呈酸味,但它們不屬成酸性食品。呈酸性口味是由於它們含有有機酸如蘋果酸、檸檬酸和酒石酸及鉀鹽等。這些有機酸在體內能完全代謝,最後機體中只留下鉀,所以是成鹼食品。

但草莓是個例外,因草莓中有不能氧化代謝的有機酸(苯甲酸、草酸)等,因此屬於酸性食品,其他還有李、梅、酸蔓果等。

玉米和小扁豆是成酸食品。番茄、柑桔類生成鹼性殘渣,因為它們的有機酸(枸櫞酸、抗壞血酸、草酸等),在體內完全代謝成二氧化碳、水和能量。某些乾果如椰子、杏、栗會產生鹼性成分,而花生、核桃等則會產生酸性成分。

★酸性食物過量 易發生酸毒症

鹼性食品進入人體後,與二氧化碳反應成碳酸鹽,由尿中排泄,而酸性食品則在腎臟中生成銨鹽而排泄,這樣可使我們的血液維持在正常的PH值7.35。如果食用過多酸性食品,導致體內不能中和而使血液呈酸性時,會導致血液色澤加深,血黏度和血壓升高,進而發生酸毒症。

為了保持體內酸鹼平衡,一般建議飲食中的酸、鹼性食品的比例以1:3為宜,過酸飲食會對機體產生不良影響,而過鹼飲食則容易造成一些營養物質的缺乏。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ck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